当前位置:百合耽美>高辣小说>雅宋> 第174章岭南之南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74章岭南之南(2 / 3)

清照挽的年臂,笑道!”姐姐又取笑我,清几的性子你迈孙几

总算被她遮掩过去。赵怡说道:“在宫里呆得实在闷了,出来走走。

这不,拉上老先生行个方便,听琴去。”

李清照道:“却是不巧,我听人说,姜琴师今日去大相国寺上香了。”

三人失望不已。赵估不甘心道:“江耘可在,让他来见我。”

“也走出了门。唔,像是去了滴水书院。”

瘦竹奇道:“滴水书院?是何去处?”

赵估道:“既如此,我们同去。那书院,联倒不曾去过,李姑娘若无事,前方带路。”

李清照如何敢拒绝,自是应允。滴水书院地处城南。一路人多眼杂,四人正好一辆马车,往城南而去。

杨明镜身为翰林书院之人,待遇优涯,公务却是极少。偏偏他又是个闲不住的人,滴水书院成了他平日的好去处。那些贫寒的学子虽然资质平平,却肯上进,求学之心坚渴。杨明镜亦是苦读出身,既对了脾胃,教授起来便是很上心。一路教下来。虽然是些启蒙的童学。却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

此刻,他正坐在一群学生的身后听着台上老师的授课。讲台之上,正站着一位白衣青年。修长挺拔的身姿,气度非凡。近两年的官场历练并没有磨去他身上那一丝清明之气,全无疲态,声音高亢有力。

江耘正指点着挂在墙上的大宋全舆图,下面一帮学生竖着耳朵听得极用心。

“我大宋全境共有二十四路,各有三路与辽、夏接壤,此处乃是平原之地,黄河之水起至西北吐蕃之地,流经夏辽,经入我大宋境内,迤逦向东入海,此乃千里沃野之地,中原之根本。东临大海者有四路,包括江南之地,商业达,是我财富之所在。由东部港口出海南下可达南洋。玉米之种便是由南行的商队寻访而来,在浏阳试种成功的。”江耘侃侃而道。

授课之时,江耘瞧见赵估兄妹俩和李清照、瘦竹先生走了进来,悄悄地坐在最后,并一把按住了欲起身行礼的杨明镜,他便知道,赵估不想打断他,便不在意,继续他的地理论座。

下边有一个。学生感兴趣道:“江先生,我听人说那玉米最是好吃,既然如此,那南洋必是宝物众多,何不再寻些金米、银米来?。

江耘笑着道:“问得好。是有许多我大宋不曾有之物。怎奈隔洋过海,路途遥远,尚少人探寻。”

那个学生高声道:“教格物与筹算的元先生也是这般说,只是他那闽南腔说起南洋之事来,远远不如江先生说得好。待我大了。我去南洋寻那些个金米、银米!”

众人哄堂大笑。江耘亦是欣喜,说道:“小鬼头,有志气!但那些个作物长在南洋。却不一定服我大宋水土。玉、米也非南洋之物,得来也是颇有一番际遇。”

另一学生取笑先前的那人道:“张家五郎,若是不服我大宋水土,寻来也是无用。”江耘虽然来此授课不多。却极是开明、随和,鼓励自由言,课堂气氛极好,学生向来是言语无忌。

江耘道:“唔。若真是寻来我大宋不曾有之作物。可在此试种以观成效。”说完,用手指着最南的那一大岛。

“琼州岛?”

“正是。此岛孤悬海外,与大6隔了海,气候全然不同,常年温暖如春,最是适合作物芒长。可以说,在那里没有种不活的作物。”江耘详细介绍拜

台下的赵估奇道:“他何时去过琼州之地?。

“不曾。但大宋天下有一期详细介绍过此岛的风土人情。”杨明镜解释道。

下面的学子显然对苏大家去过的地方很感兴趣。纷纷问着各种问

江耘便详细介绍道:“琼州被大洋所围,6地的寒流经海阻隔,到不了那里。气候极好,雨水充沛。最适合耕种,据说,插根筷子来年也能出芽来,只是耕种之法仍然很落后。岛之北侧靠近大6这一边有不少汉人居住,风俗民情与我大宋无异,往南则为当地土著居住之地,苗、汉杂居,民风大异。再往南,便是无际之大洋,最南之地,风景却是最美,相传有一山,名为天涯海角,乃是地之穷尽处。江某渴望一游,站在那天涯之处看我大宋最南之日落,岂非人生美事。你已经走到了天涯海角。尚有何处不可去?”

下面的众人听得心旌摇荡,嘈嘈之声不可绝。

“若真是如此。苏子瞻就不用忧思成疾了。”赵估在下面轻声反对道。

“皇兄未闻“不辞长作岭南人。之名句吗?想来岭南的生活并不苦,所苦者,不过离朝堂之远而矣。”

“郡主妙解。”杨明镜赞道。

赵怡娴静地一笑,继续道:“天涯海角,若真有此所在。如他所言,却是少了些悲凉之意。”

一直未说话的李清照静静坐在那里,心中不禁喘嘘:“你已走到了天涯海角,尚有何处不可去?”

如果可以,抛去一切羁绊,纵然天涯海角,又何妨。

皇上、郡主坐在那罢,江耘托大又怕泣帮孩子言语矛忌。便富布散学六打老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百合耽美